当前位置: 学院首页 >> 学院新闻 >> 正文

会计学院召开OBE教育理念专题会议 赋能课程建设与教学质量提升

时间:2025-10-28 07:03    浏览数:次    作者:苟思语 王雨洁

为深入贯彻成果导向教育(OBE)理念,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规范课程大纲编制流程,切实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与人才培养质量,2025 年 10 月 27 日下午,会计学院于 1623 教室召开专题工作例会,特邀杨林教授开展OBE 理念下课程建设专题培训与研讨。会议由王欢欢主持,学院全体专职教师参会。

本次会议以“落实 OBE 理念、优化课程设计、明确培养路径” 为核心,围绕专业定位、培养目标、课程体系构建、教学评价改进及课程大纲编制实操等关键议题展开,从理论解读到案例拆解层层递进,为全院教师提供系统指导。

在理论讲解环节,杨教授直指传统教学“重课程开设、轻目标导向” 的痛点,强调 OBE 理念下人才培养需精准对接行业需求与学生职业发展。针对 OBE 培养体系四大核心模块,他作出详细阐释:一是专业定位需打破 “同质化” 壁垒,通过深入行业调研明确服务地域范围、领域场景与岗位群,确保人才培养 “靶向精准”;二是培养目标需全面涵盖职业特征、专业核心能力与长期职业成就,锚定高素质财会人才培养方向;三是毕业要求需细化能力指标,清晰厘清课程与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;四是课程体系需构建 “目标 — 方案” 精准对应的 “课程矩阵”,每门课程需明确价值目标(聚焦职业伦理与职业精神的课程思政)、能力目标(含会计核算、财务分析等专业能力及沟通协作、终身学习等非技术能力)、知识目标(核心原理与方法),形成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 “一一对应” 的支撑体系。

针对教师普遍关注的课程大纲编制实操难点,杨教授结合实例给出具体解决方案:实践教学需优化学分与学时分配,通过集中设置实践环节分层培养学生基础操作、综合应用与创新实践能力,且实践学时需聚焦“师生共同参与的任务设计”,课外作业不得计入;课程思政需紧扣财会专业特色,从课程目标设定、教学案例选取、考核环节融入等维度自然渗透,避免脱离专业空谈,确保与思政课同向同行;实验项目设计需符合高阶性要求,规范项目名称、类别与性质界定。同时,他针对目标达成度计算、考核方式创新等常见问题提供清晰路径,强调需通过 “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— 毕业要求达成度追踪 — 毕业生 5 年职业发展反馈” 三个层面,构建 “评价 — 分析 — 改进” 的闭环机制,杜绝 “分层教学” 等改进措施流于形式,切实解决 “教、学、考、管” 核心问题。

培训研讨过程中,教师们结合自身课程设计疑问与杨教授深入交流,围绕课程大纲撰写规范进一步明确要求:需清晰标注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主题词,将价值、能力、知识目标分开表述,避免目标混淆;考核方式需突破单一化模式,可通过翻转课堂提升学习效率,借助案例题强化专业能力考核。会议最后,杨教授还对教师编写的课程大纲进行现场点评,针对性提出优化建议。

此次专题会议的召开,不仅深化了全院教师对OBE 理念的系统认知,更提供了可落地的课程设计与大纲编制方法论,为推动学院教学从 “教为中心” 向 “学为中心” 转变、构建高质量财会人才培养体系筑牢基础,对学院持续提升教学质量、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。